︿
Top

前言

自從 Windows Server 2016 推出後,大家對於 S2D (Storage Spaces Direct) 軟體定義儲存技術一直非常有興趣。

本文,將要深入探討在 S2D 軟體定義儲存運作環境中「Storage Pool」的功能改進:
  • 每個 Storage Pool 最大支援「416 Drives」及 「1 PB Raw Capacity」,同時最佳建議是「One pool per Cluster」。
  • 執行「Enable-ClusterS2D」指令啟用 S2D 功能時,會自動建立 Storage Pool 並且把「合格的儲存裝置」(例如,未格式化過的磁碟) 加入到 Storage Pool 當中。同時,當加入新的 S2D 儲存節點時 (Scale-Out) 也會自動把相關的儲存裝置加入到 Storage Pool 當中,當儲存裝置發生故障時會自動退出並從 Storage Pool 當中移除。
  • 透過 S2D PM「Cosmos Darwin」撰寫的 PowerShell,可以輕鬆幫助你了解 Storage Pool 及儲存裝置空間的使用情況。






混亂的開始 (Resiliency, Slabs, Striping)

讓我們先從 3 Nodes 的 S2D 運作架構,每台 S2D Node 具備「2 x 800GB NVMe」以及「4 x 2TB SATA SSD」開始談起。




什麼是 Resiliency?

舉例來說,當我們建立「1 TB - 2WayMirror」的 Volume 時,這表示在「不同 Server、不同 Drives」必須維護共「2 份」副本資料,以便 1 份資料損壞時另 1 份仍然可用。所以,雖然建立 1TB Volume 但實際會佔用 2 TB 空間,這樣的行為稱之「Footprint on the Pool」。




什麼是 Slabs?

在建立的 1 TB Volume 儲存空間中,系統將會把它拆解成眾多的「Slab」並且每個 Slab 大小為「256 MB」(在 Windows Server 2016 技術預覽版本時稱為 Extent 大小為 1024 MB) 。因此,倘若建立 1 TB Volume 儲存空間的話便會拆解成「4,000 Slabs」。




什麼是 Striping?

當我們採用 2-Way Mirror 的方式建立 Volume 並且拆解成眾多 Slab 之後,「每個 Slab」將會建立「2 份副本」,然後透過 S2D 演算法分別存放在「不同 Server, 不同 Drives」當中。




因此,原則上眾多 Slabs 將會「平均且分散」的儲存到不同 Server 不同 Drives 當中。同時,預設情況下 Cluster 當中至少會有 5 個 Drive 儲存「Pool Metadata」以便後續「同步」(Synchronized)及「修復」(Repaired)等作業。此外,即便儲存的 Pool Metadata 都遺失,也不會影響 S2D 的部署及運作。






S2D 這樣設計的目的為何?

效能考量

將 Volume 拆解成眾多 Slab 然後平均分散放置到多個儲存媒體時,這樣可以提供「資料讀寫」的效益同時可以使用多個儲存媒體,以期「最大化 IOPS & I/O Throughput」。因此,S2D 的 2-Way Mirror 機制與傳統的 RAID-1 並不相同。



提升資料安全性

當「儲存裝置」發生故障時,原有儲存的資料副本將會在其它位置進行重建,這個行為稱之為「修復」(Repairing) 並執行下列 2 項操作步驟:

修復步驟1、從「存活」的資料副本中讀取 (讀取單位為 Bytes):
  • 想像一下,假設 S2D 沒有把 Volume 拆解成眾多 Slab 的話,那麼當 1TB Volume 副本所在的硬碟損壞時,採用的若是機械式硬碟要進行上述修復程序的第 1 項時,光是讀取 1TB Bytes 資料這個動作,可想而知整個資料重建程序將會非常緩慢!! 
  • 回到 S2D 的運作架構,有顆機械式硬碟損壞裡面存放一堆 Slab,但是這些 Slab 存活的資料副本是分佈在「不同機械式硬碟」中,有的可能在 Drive03、Drive15、Drive17……等。 
  • 重點就是,這個重建的動作可以同時使用到「多顆」機械式硬碟而非「單顆」機械式硬碟!!

修復步驟2、在其它位置寫入「新的」資料副本,以取代遺失的資料副本:
  • 原則上,只要哪裡有儲存空間就往哪裡寫。但是,機械式硬碟損壞的那台伺服器就會不再放置重新的資料副本。
  • 簡單來說,透過 Volume 打散成 Slab 的機制,不但提升資料安全性讓故障事件發生時「Resync」的等待時間縮短。






考量 Reserve Capacity

簡單來說,在你所建立的 Storage Pool 當中,應該要「預留」一些額外的儲存空間而不要都用盡!! 舉例來說,當機械式硬碟故障進行資料副本的修復程序時,才有緩衝的儲存空間可供使用。這個概念有點類似 HDD Hot Spare 但在實際運作上又有點不同。

強烈建議要預留空間,但就算沒有預留儲存空間 S2D 還是能正常運作,只是當「故障事件」發生時倘若沒有預設儲存空間的話將會影響修復速度。






自動建立儲存集區及重新負載平衡

當 S2D 叢集當中加入新的 S2D Node 時,會自動將 Slab 資料副本自動負載平衡到新的 S2D Node 當中,這個動作稱之為「最佳化」(Optimizing)「重新平衡」(Re-Balancing)。例如,在本文 S2D Cluster 中原本只有 3 Nodes 現在加入第 4 台 Node,只要鍵入「Add-ClusterNode -Name <Name>」PowerShell 指令即可。



順利將第 4 台 Node 加入後,「一開始」該 Node 的儲存裝置的使用空間還是空的。



預設情況下,經過「30 分鐘後」 S2D 將會「自動」執行「重新平衡」(Re-Balancing)的動作,但隨著運作規模大小將會需要不同的時間 (例如,幾小時)。倘若,你不希望等待 S2D 自動執行的話,可以手動執行「Optimize-StoragePool -FriendlyName "S2D*"」的 PowerShell 指令讓 S2D 立即執行重新平衡的動作,並且透過「Get-StorageJob」查看重新平衡的工作進度。



因此,當重新平衡作業執行完畢後,可以看到前 3 台 Node 的使用空間「下降」,因為平均且分散放置到第 4 台 Node 的儲存空間。






小結

  • 建立 S2D 的 Storage Pool 之後,無須再針對 Storage Pool 進行調整 (例如,新增 HDD、刪除 HDD……等)或額外再建立 Pool。
  • 建立的 Volume 會拆解成眾多 Slabs,然後平均分散到不同 Server / 不同 Drives。
  • 最好在 S2D Storage Pool 當中「預留」儲存空間,以便故障事件發生時能夠更快的進行修復作業。
  • 當 S2D 建立的 Storage Pool 加入新的 Node 時,會「自動」進行重新平衡的動作,保持資料副本平均分散到不同 Server / 不同 Drives 的原則。
  • 你可以透過「Get-StoragePool S2D*」、「Get-StoragePool S2D* | Get-PhysicalDisk」查看 S2D Storage Pool 相關資訊。
S2D PM「Cosmos Darwin」撰寫的 PowerShell





參考資源

文章標籤: ,